— 石英砂问答 —
邮箱:15101117@qq.com
手机:15378008007
电话:15378008007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发布时间:2023-03-30 人气: 95
最近石英石价格翻了天,本来非常低,去年也就才一万多点一吨,但今年年初涨了差不多一倍到了3万多,现在又涨了将近30%到了4万块钱,这还是原石,如果经过一波提炼价格能卖到30万一吨!
这波涨势连官媒都吓到,还进行了特别的报道。而且不止我们国内的涨了,连美国还有挪威甚至印度的石英石都涨了。
这玩意本来就是很普通的石头,普通到以前都是拿来铺路的,也就才500块钱一吨。但因为一系列的加工之后价格却变得不普通起来。
石英石经过酸洗再到高温高压模拟火山爆发,经历1700度持续10小时之后变为高纯度的石英石,再经过挑选出最高纯度的石英晶体后,价格就能达到10多万一吨,如果最高纯度能达到30万一吨。
简单来说就是一块路边随意可见的普通石头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身价倍涨,直接涨了差不多600倍!
知道供需原理就会明白,一个东西价格越贵意味着利润越高,自然就会有大量的人去疯狂开采。
根据统计,全球纯度在3N以上的高纯石英砂的产能从2012年的105.22万吨/年增长到2019年的173.14万吨/年,其中美国高纯石英砂的产能由55.77万吨/年增长到95.23万吨/年,我们的高纯石英砂的产能由10万吨/年增长到27万吨/年。
但就算这样依然供不应求,而暴涨的原因正是因为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
如果经历过小学六年本科外加三年初中研究生的小伙伴就会知道,石英石其实就是二氧化硅,经过多道加工以后就会成为光伏硅板,最后就能为新能发电。
截至2021年底,全球硅片总产能约为415.1GW,同比增长67.8%,我国硅片产能约为407.2GW,占全球的98.1%,今年光伏继续高速发展,未来对高纯度石英需求更大。
很多小伙伴就问了,为啥现在我们还要持续在新能源上不停地加技能点呢?其实具体来说,它就是我们能够打破东亚怪物房困局,实现逆转的一个关键技能,所以我们上头正在不余遗力地往这方面加技能点。
这个事情我在以前的文章就有提到过,今天就重新再发一次。
东亚地区,即使是已经发达起来的四小龙,乃至于已经算是比较发达的我们几个一线城市,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逃脱掉,长时间读书,长时间加班,啥966,711都是常事,是高度的辛苦。
出过国的小伙伴,或者你从网上看到的视频,都可以发现一个非常令人疑惑的事,就是欧美澳等发达国家,生活真心放松,没事来个下午茶,下午四五点下班,夸张到时间一到点,双手就立马离开键盘回家,整个社会处于放松的状态。
东亚人聪明和勤奋,全地球都不得不赞许。
外国人都闲得慌,特喜欢not zuo not die。
东亚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参与残酷的竞争,不仅要上程度很深的课,而且上完课后还要去各种课外班,不仅如此,一路升级打怪后还要面临极高的淘汰率才能进入好高中,然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再考入一所不错的大学。
欧美早早提出素质教育,要求大量的课外活动纳入考试,课程也就简单的数学物理,乃至于只要你在东亚读完初中,到了这些国家,基本吊打同时代的高中生。
就连内卷一词都是来源于欧洲对我们东亚水稻产量的考察报告。
懒人的经济增长,居然一直超过勤奋人的经济增长,有人思考过为啥吗?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东亚几个国家相关产业,就会发现相似度极高,大家都在相同的几个赛道进行竞争,高度内卷,独特赛道却非常少。就像有一个无形的手,把我们死死地按在这几个产业赛道上。
怎么破掉这个局呢?
要破这个局,就要找到问题的源头,大家都知道,决定赛道,就要看技术产业,那么什么是决定技术产业呢?
从全球范围来看,技术产业有两个驱动因素。一个是军工技术因素驱动,二是商业和市场驱动,因为技术发展取决于资金和人才的投入。
先说军工,大家看到的计算机,电话通讯技术,核技术,都是基于战争需求给研发出来,然后再转入民用市场,造就了很大的一个产业,为啥?
因为打架的唯一目标就是赢。
今天对方肌肉不够你的大打输了,明天拿了一把枪过来,这时候你还会考虑枪贵不贵?你唯一要考虑的事就是赶紧也造一把出来。
等你把枪搞出来之后,一看,对方已经把枪换成了大炮,好汉不吃眼前亏,你又跑回去不顾一切开始造大炮,于是军工技术就这样不断的进步起来。
所以军工要考虑的是技术和实用性,经济属性自然被丢到一边。小伙伴们看看美帝就知道了,每年都保持超高的军费,占全球军费支出的36%,直接吊打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
美帝超高军费中四分之一是拿来买装备的,意思就是,美帝用6000多亿美元中的1500亿美元去造就了一个怪物级的市场,以怪物级的驱动力推着军工公司进行技术研发。
这些昂贵的高精尖技术,在应用之后,成本会随着技术不断完善而降低,从而实现量产化,再进入民用市场,又可以造就一个很大的产业,从而形成不断迭代进步的闭环系统。
例如我们手中的手机,还有核电,GPS等等相关技术,这些例子比比皆是。
接下来到商业,但商业技术研发存在缺陷。
作为商业,最重要就是活下去,意味着必须有市场,如果没人买,投入资金和相关技术研发就是沉没成本,能直接把公司给拖垮了,很多富二代创业就这样,例如王某聪,投了二十个亿搞来搞去都没啥效果,因为没人用就相当于直接丢水里,道理就这么简单。
其次就是商业技术研发需要更多地考虑成本因素,简单来说就是要考虑普通人买不买得起,就算买得起还要考虑会不会有人愿意掏钱买,就和电动车刚刚开始一样,当初电动车刚刚研发出来一辆要花几十万,谁会去买?只有通过各种补贴降价到人们接受的程度以后,才开始有人会去买。
所以商业开发的技术,绝对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在领先某个比例的时候,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会像军工模式那样,以技术领先为目标。
有了驱动技术的理念,下面这段话就好理解了。
东亚地区的技术来源,小伙伴们先看看军工,棒子被我们海扁了一顿,岛国人同样被教做人,接着就是被美帝占领,今天他们被种种限制,就是军工上被政治压制的体现。
商业上呢?同样在市场方面受到压制,就好比你让一个三岁小孩去和泰森单挑,谁会赢?道理就这么简单。由于四小龙本身市场体量很小,而欧美市场占据全世界50%以上,特别是中高端产品份额比例更高,所以对欧美有极大的依赖性,自然也没办法经受对方的制裁打击,因此他们在和对方博弈时只能被捶。
还有个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他们对亚洲公司资本性收益的控制,简单点来说,就是通过股份对亚洲公司利润进行收割。
比如韩国的大神级某星企业,韩国人非常引以为傲。这企业只要他想,甚至能成立一个国家,产业链从小到一根针,大到各种高科技,产业链全部覆盖,反正就是自豪得不行。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不管他多优秀,都是别人的韭菜。
下图是他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2018年第三季度的股权机构,普通股外国的投资者占比高达52%,对股票分红具有优先权利的优先股,外国投资者占比高达81%。而他是韩国市值最高的企业,占到整个股市市值差不多20%的份额。
啥意思?听不懂不要紧,翻译成人话就是,假如这个企业,发展遇到问题,那么整个韩国的经济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这个企业发展得好,那么市值上涨的股份分红和收益,都会被外国的投资者拿走,错了,应该是明抢,外国资本实质上直接抢走韩国人大部分的劳动成果。
还有日本的东芝,湾湾的台积电都是这个样。
总的来说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东亚国家的产业死死地按在几个赛道上,让大家不停内卷,要想换赛道?对不起,先问问市场,再问问股东,不行的话,不好意思,请继续卷。
那如何破局呢?
我们在这些方面都好得多,政治上的独立让我们的军工自己说了算,而市场能靠着自己的巨大体量,那资本呢?
我们的核心制造业企业,华为,中兴,京东方,中国中车,上汽集团,吉利汽车,OPPO, VIVO,格力,美的,中核集团,中广核,海康威视,大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兵装,中船重工,紫光集团等等,都不存在外资占据大部分股权的情况。
互联网呢,就先暂时不提了,找个时间再专题细说,反正现在某app已经被下架了。
而现在,就在这一刻,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破局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正在搞一带一路,一旦成型后,将会形成一个闭环经济循环圈,就是通过吸收东亚周边的基础原材料,在我们东亚加工成产品,再产品销往欧洲,那时候,我们将会和欧洲形成一个经济混合体。
一旦成型,东南亚怪物房的局自然就应声而解。
因为我们已经和欧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了那时,哪怕就是只真的手,也按不住了。
举个例子,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高端产品,一旦搭载上华为的无人驾驶技术,那就更加如虎添翼,这时候,最好的销售地,就是欧洲。
刚刚也说了,欧洲占了中高端产品的非常高的份额,简单点来说,几十万的无人驾驶清洁能源车,最好卖的地方就是欧洲那边,你拿去非洲,拉美也没多少人买得起,就算买的起也没多少人愿意去买。
但要进入欧洲市场,关键要满足一个标准,就是绿标,简单点来说,就是要满足他们对二氧化碳的碳排放标准。
这个标准可不是单单指产品,还包括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假如生产过程中碳排放不达标准,抱歉,就算你的产品多环保,都无法在那里销售。
就算给你取得销售权,也不会有人去买,因为观念已经深深印在他们的文化习惯中,他们追求的就是绿色产品,所以你的中高端产品如果要销往欧洲,就要满足它的要求,包括生产过程。
举个例子,欧洲的农产品非常的贵,但美帝的很多农产品哪怕就是价格再低,一样进不了欧洲,因为它要求生产全程都是有机肥,而且都是按天然生长而成。
但美帝的农产品基本都是靠化肥及大量机械化进行生产,从而使农产品达到如此大的规模和低价,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无法满足欧洲标准的,也就无法进入高价格的欧洲市场。
哪怕就算它能通过特殊手段进入欧洲市场,欧洲的普通民众也不会买单,因为他们已经对这方面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识,所有人都追求纯天然绿色产品。
因此美帝的农产品是无法进入欧洲的。
我们假如想要把中高端产品卖给欧洲,就必须让产品从生产过程到产品性能都满足这个绿标。
那我们是如何开始做这个布局的呢?
我们将目光转到另一个领域,就是新能源。
现在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即将到来,谁赢得这一轮,将会是新的能源强国,而为了赢得这次革命,我们早已经在十五年前开始布局。
情况是这样的,在2006年,我们从十一五开始就提出节能减排计划,说人话就是开始逼着自己去产业升级,要把那些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统统给淘汰掉。
那时候,我们大部分产业还是以消耗化石能源为主,计划刚刚提出的时候,一些传统的产业非常难受,为啥?我们大部分石油都是进口为主,因为我们是贫油国。
而美帝又靠着石油美元体系收割着全世界的韭菜。
你想想,只要美帝乱印钱世界就会通胀,原油价格就会上涨,例如在2008年的时候搞了一波,石油从30美元猛涨到130多美元,然后又狂跌,现在又飞升,总之石油就是被他拿在手里。
而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所有发展中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必然依赖石油作为能源驱动,只有任由美帝宰割。
而石油又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2020年统计,我们进口石油比例已经达到70%的警戒线,意味着只要我们的石油哪天一旦无法进口,那么就会立即断供,整个社会必定要乱了套。
所以不管从发展还是战略的角度来说,必须得想办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才能跳出美帝收割韭菜的套。
不但要摆脱,还要想办法建立一个自主可控的新能源体系,但怎么建?
随即我们发布了关于节能法律,接着又做了关于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大力扶持以太阳能,风能,水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这几个产业一旦成熟,就是新能源秩序建成之时。
十五年后的今天,在国家大力扶持下,这类新能源成本已经下降90%,和普通能源价格差不多,而就在去年,更是有一个令人振奋的转折点出现了,那就是我们对世界宣布2060年碳中和,这个消息背后的意思就是,我们已经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所以陈诺碳中和,就是我们崛起的标志性转折。
小伙伴们不要以为碳中和单就是环保的概念,其实就是我们崛起的一次机会,堪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说人话就是这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是可以决定各个文明兴衰的一次转折,同时也是破解东亚怪物房的一条赛道。
那啥是碳中和?为什么说它这么重要?
碳中和简答来说就是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于吸收量,但这跟能源有啥关系?
从经济战略来说,碳中和就是在制约美帝的石油美元,啥意思?
美帝将石油和美元挂钩后,开始控制全球的经济命门,前面说了,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石油,美帝通过将美元和石油挂钩后,就等于控制住了石油。
这样他就可以无限印钱,然后通过石油将通货膨胀传到别的国家去,这时候,美帝可以说,在经济上处于金身的无敌状态,反正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有大把国家帮忙担着。
但欧洲那边开始郁闷了,商量着要想个办法才行,跟着美元石油这个规则混下去,那天这么不要脸的美帝疯起来,大家都会被他一并带进沟里,而且全部都会被他吸得一干二净。
大家都琢磨着要定一个新规则来对抗,但新规则可是不这么容易定的,首先要有三个条件,一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第二就是能制约石油美元,第三就是还不能让美帝看出破绽来,知道大家在搞他。
在一众头脑风暴后,一个有着保护地球环境的碳排放体系就诞生了。当时有专家学者说,你看自从地球工业革命之后,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这里要强调一下,地球温度上升是否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关有很大争议,本文只针对经济战略问题做讨论。
然后这些科学家就倡议,为了让地球温度不上升,人类就要相对地减少碳排放。
随后欧盟开始忽悠美帝,你看我们发达国家二氧化碳越排越少,那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肯定会越排越多,不管啥样子都是他们要吃亏,所以,我们这些资本家是不是联合起来,用碳排放概念来搞点小动作呢?
美帝马上就中招了,他一时半会也没看出啥问题,但是却不知道,这碳排放就是冲着他的石油美元来的,于是屁颠屁颠的帮着欧洲研究如何用碳排放去割韭菜。
于是在欧美强强联合研究之下,一个新的概念又诞生了,它就叫碳排放权。
随后在1997年欧美便组织了84个国家签了一个《京都议定书》,这个条约里,明确的把二氧化碳排放权变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啥意思?
说人话就是84个国家组成一个红包群,谁放的二氧化碳多,谁发红包,就这么简单。
举个例子,假如某个东亚国家有100个碳排放指标,日不落国也有100个碳排放指标,但是日不落发展很牛啊,人家国内都是高端产业,造的都是啥芯片之类的,100个指标根本没用多少,最多用30个,但是东亚国家就没办法了,基本都是工业,这些工厂都必须用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这些能源排出来的二氧化碳100个指标哪里够用?咋办?
那就去市场上买啊,找刚刚的日不落帝国,他不是还剩下70个,找它买就对了。
我相信这时候小伙伴们一定都看出来了,碳排放权交易表面上看,是一个环保问题,但本质就是把国家的发展权变成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所以想要发展的国家只能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就是和发达国家买碳排放指标,意思就是交保护费。
第二种就是使用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这些不产生或者少产生二氧化碳的能源。
但聪明的你一定会想到,假如大家都用清洁能源,哪里还有石油的事?
石油销量必定骤减,刚刚不是说了,美帝就是靠石油美元才这么有恃无恐的割韭菜的,没有人用石油了还怎么割韭菜?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帝幡然醒悟,你这个碳排放权哪里是压制发展中国家?
这一招是在对我釜底抽薪,狠啊!
在2001年,小布什毫不犹豫地掀翻了桌子,当然那个时候新能源产业也不发达,很多国家一合计,用新能源太贵了,所以一直拖着不签字,于是各个参与国连合力都没形成,更不用说制约石油美元了。
所以这个协议最终还是草草了事,没闹出多大的风浪。
但欧洲实在不想放弃,因为他们在碳排放体系上,下了要命的血本,特别是在环境上,那都是军工级别的投入了,你看看比比西,就是去各个国家拍环境纪录片,而国际上很多环保组织都拿了他们的钱,你说这好不容易搞了个这么牛的环保协议出来,能说放弃就放弃嘛?
所以在2009年,大伙儿又在哥本哈根开了一次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大伙们看,京都议定书虽然签了,但似乎效果没体现,这回我们把各项细节都给定下来,好让大家都回去落实。
但就这个会议,让很多国家吵得不可开交,举个例子,当时欧美在其他国家没有参与情况下,就直接给各国分配了碳排放指标,他们拍脑门算出来,全世界碳排放量不能超过8000亿吨,然后27个发达国家直接拿走44%的碳排放权,要知道这些国家当时总共才只有11亿人口,让剩下的54亿人去抢56%的碳排放权。
从190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碳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好了,你产业升级完了,现在你又来一次,抢走几乎一半的碳排放权,这不是赤裸裸的欺负老实人?
在当时却很反常,很多公知,包括很多环保主义者说,因为这个是欧美拍脑袋想出来的概念,所以就要奖励他们多一些指标。
还有人说,人家人口基数小,肯定要多给一点碳排放的权利,这说法是不是和前面的游戏有点像?人少了极品掉率几率就要高,啥逻辑?
说到底,这些人就是想让东亚地区继续老老实实地待在地狱模式。
丁院士也说到,这个东西就是一个陷阱,一旦承认欧美定下来的指标,我们从2020年以后,每年都得花一万亿去购买二氧化碳的排放权。
看看,国士才是真正地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碳排放的话语权,是他们以人均历史排放基础分配碳排放权,为我们争取到了更多的碳排放权,没有这些人的努力,一旦被欧美那些人站到了道德制高点,鬼知道会怎么恶心我们。
靠公知?等着被忽悠瘸去吧。
回到哥本哈根会议,虽然大家吵归吵,但是全球温度上升的议题,还是引起大家的重视,科学家们也表示,如果继续让温度上升,很多地方的冰盖就会融化,永冻土都会显露,海平面就会上升,很多沿海地区就要倒霉了。
现在随着新能源的产业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成本已经下降,于是大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在未来大家一起减少碳排放量,从而稳住温度上升。
到了2016年,近200个国家签订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地球上的碳中和。
这时候各国排放要收敛了吧,但各国排放一减少,美帝又跳出来了,他知道最终受伤害最深的还是他,他一直靠石油美元体系收割世界韭菜,这不是要他命吗?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地位被动摇,美帝又骂骂咧咧地退出红包群了,但肯定对我们来说,这下子好得不得了,为啥?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新能源产业链,而且成本下降了90%,比如风电的金某某科技,光伏的隆某基股份,还有刚刚投运的乌东德水电站等等,新能源的优势和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了我们手中。
再有就是刚刚提到的能源安全概念,从经济战略来讲,碳排放权的目的就是为了制约石油美元霸权,我们加入巴黎协定,也是想改变目前自己的能源结构。
刚刚说了,我们原油的70%都是靠进口,而天然气是40%,小伙伴们想想,芯片没有,可以顶一顶,大不了不玩游戏,但是没有了能源,所有行业就要直接歇菜,如果不摆脱能源卡脖子,那么就永远都要看人家眼色。
所以走新能源的路线是迫在眉睫,幸运的是,我们恰恰在新能源体系中,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就拿2015年的麦肯锡报告来说,我们的光伏和风能简直就是吊打欧美,特别是在光伏领域,2020年,全球前20的光伏企业,15个是中国的,而且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达成从技术到设备全部国产化,我之前也发过一篇文章,就是详细讲新能源的,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说人话就是,在光伏这个产业,任何人不仅卡不了我们脖子,以后还要看我们的脸色。
现在光伏发电成本比火电还低,同时我们还解决一个大问题,就是弃电率,啥意思?你想,我们这里有些地方整天烈日当空,而有些地方风起云涌,这些地方发出来的电自然就会多发,超发。
现在,我们拼了命作出了特高压,意味着能将这些能源从产量大的地区直接输送到用电量大的区域,不仅时间短,损耗低,还特别可靠,这些都是传统化石能源无法比拟的。
接下来就是新能源汽车端,根据测算,到了2025年,新能源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届时总电量约为50000万千瓦时,也就是5亿千瓦时,存储的电量将会非常巨大。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一个储能技术,有很多经过论证的储能技术也正在开发,近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抽水储能技术,虽然按照损失率来讲,能量损失达到了近60%,但是对于调节过剩的电能仍然有很多大帮助。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大的新能源闭环体系了,有适合大量发电的新能源电厂,有我们的高压输送网络,有储备能源消耗的新能源电车,还有各种新的储能技术。
这个新能源系统不但能倒逼低端产业升级,还可以向更高级的高科技产业进阶,就比如华为正在弄的万物互联,还有随处可见的太阳能无人机,这些应用肯定又会推进万物互联的5g进步。
也就是因为这些条件成熟之后,我们才会在世界宣布,3060的目标。
然后,美帝开始慌了,曾经是欧洲那批人自己玩,搞不了多大的局,但现在是我们一起玩,欧亚大陆一旦形成经济共同体,这些产业一旦整合在一起,那么美元石油体系将会逐渐衰落。
而东亚怪物房,可以凭着我们的弯道超车,带领出一条崭新的路径,到时候,所有的新赛道将会显现,地狱模式还会继续吗?答案就在大家的心中。
说了这么多,终于来到了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上,那新能源与电力商品属性有啥关系呢?有了上面的这些知识储备,我们就可以开始解释这个事情了。
首先很多小伙伴们看到还原电力商品属性这个词立马反应就是电价要涨,当然,民用的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详细分析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现在要分析的是大趋势,大环境,读懂了,你将会受益。
同样的先上图,让大家看看我们电价在同别的国家比较的结果。
输配电价基本可以说是相对固定的,根据计算,大约为0.188元,在世界上来说,已经非常便宜。
小伙伴们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许多发达国家的电价为啥这么高?尤其是德国,丹麦,英国等欧洲国家。
在我们这里,电价是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格,再加上其他费用组成,其中上网电价加上输配电价占了电价的79%,发达国家的电费组成呢?
我们先看德国的,2019年,居民电价30.22欧分/千瓦时(约合人民币2.31元/千瓦时),其中包含可再生能源附加费(6.41欧分/千瓦时,约合人民币0.5元/千瓦时),占到居民电价的21%。
说人话就是,它作为代表高电价国家,一方面就是资本逐利的天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受到其发电结构转型有关。
2017年它的新能源占比达到了令人发指的38.5%,到了2020年已经达到了50%。
前面已说过,新能源需要很大的技术成本投入,但资本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进而收取了超高的可再生能源附加税,其结果就是导致了高电价的产生。
再来看看老牌的日不落帝国,我们看看它的电价组成。
同样在2018年英国民用电价格上涨46%,达到每千瓦时0.202欧元,与欧盟平均0.21欧元每千瓦时的民用电价在同一水平。在上图的电价组成中环保和气候变化补贴占17.45%,这部分收入也都拿去补贴新能源。
小伙伴们在上文已经知道,商业版的技术驱动必须靠资金和人才的投入,而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驱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设定了碳中和的指标,以目标为导向倒逼自己的产业升级。
升级就必须有资金,资金从哪里来?
那就从国民口袋中拿走一部分钱去推进技术进步,这种做法对还是错呢?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篇文章不做评论,也不能就此批评别人这样做是错的,毕竟它的初衷是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技术和经济的样本。
发达国家高电价的原因就在这里。
那我们这里,推进新能源的技术进步的资金从哪里来?
你如果作为决策者,该如何决定?
新能源是一个新事物,从来没有一个模式能让我们学习和借鉴,而它又是新一代能源革命的制胜点。
我们要不要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毕竟世界上也就他们开创了这个先例?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并没有照搬它们的模式,而是这样干的,国家通过不停地亏血,终于砸出了一条路子出来,而且还是最一流的产业。
为啥这么说?
看看我们上网电价是0.4左右,发达国家到了0.8左右,西方国家是资本市场,不会亏钱的,意味着啥?
意味着之前我们光伏发一度电就要亏差不多一半的钱,这输血量是巨大的,加上国企维护,消纳,检修同样是亏钱在做。
销售部分更加亏血了,因为发达国家还要收取环保气候补贴费,约为电价的20%,言下之意就是这些钱光伏发电成本都平摊到每个人身上,而我们呢?
由于考虑到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加上各地之间还有一些结算方式的不同,直接决定由国家出钱,补贴到光伏发电的每一度上。
于是,上网电价是别人的一半,售价为别人一半以下的电费基础上,再加上国家的实际补贴,达到了目前的光伏发电水平。
可以说,国家为了扶持光伏,每年都是在天量的亏血输出,终于拿真金白银砸出了一条新路径。
好了,回到商业模式下,上面已经说过,在商业模式下,技术绝对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在领先某个比例的时候,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今,我们的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了90%,已经开始逐渐能有些许盈利的能力了,下一步我们该往哪个方向走?
这时候就应该把新能源推向市场,让市场来驱动它的技术继续往前走,那么是不是一下子就立马将这些企业推向世界呢?
在明白这个道理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一个事情,我们一般是如何将自己的企业推向世界级市场的。
就像2000年的时候,我们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的一部分,这就需要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优秀企业,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优秀企业的?
首先我们都会让自己的企业先在国内市场进行拼杀,等到经过市场检验,淘汰掉较差的大部分企业,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优秀企业,我们再将这些企业放到深圳香港一带,让他们初步和外资较量,等到他们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并且具备一定实力之时,最后才会将这些企业推向全球,让他们去和世界型的跨国公司拼杀。
不这样干,不管将多少企业推向世界,最后基本上都只有任人宰割的份,这就是我们将理论联系实际这套理论放在企业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好了,之前我们基本上都是靠国家砸钱,各大新能源企业并没有经过市场的实际拼杀,很多企业市场经验并不足,一旦贸然进入国际市场,必然会冒很大的风险。
这时候就应该把新能源推向国内的碳交易市场,让我们的新能源企业先在自己的市场先进行一轮比拼,等到它具备一流水平的时候,再推向世界级市场。
就在刚刚今年的3月份,我们的报告指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而其中的国内碳交易就是关键的一环。
国内碳交易就是将一个国家的碳排放权具体分配到每一个企业上,就和上面说得差不多,只不过上面是国与国之间交易,现在是国家内部之间企业与企业交易,要理解很容易,把国家换成企业就行了。
同样的,我们把国内所有的企业全部拉到一个红包群里面,如果那个企业要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就要向少排放,甚至不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发红包,以此来获得多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
通过这样的市场手段,来促使企业自我升级转型,可以预见到了最后,很多企业为了减少碳排放,自己会将内部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部分给淘汰掉。
简单点来说,就是运用碳交易这个平台,来倒逼着我们的企业转型升级,从而转型为生产中高端的产品。
而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就是为了这个碳交易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啥?
其实这主要是针对电厂和大型企业来说的,很多小伙伴们不知道,现在我们已经开放了电力交易市场,很多大型企业可以直接和电厂购买电量,电网公司只是收过网费,因此我们的工业用电价格在世界范围来说并不是很高。
对于电厂来说,用煤来发电本身就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意味着需要很多的碳排放权,电厂要多发电,那么就要购买更多的碳排放权,而导致电费成本上涨,假如还是按规定的上网价,那还如何体现碳交易?
好,你想可以发电,可以,但是你的电价就会提高,而你上网电价一旦高到企业无法获利的情况,那么还会有企业跟你买煤电吗?那么电厂要生存下去,自然就会找到最佳的煤电生产利润点。
就比如今年的一季度,由于市场用电量加大,所有电厂猛地发电出力,发电量比往年同期整整高出了60%,一旦开放碳交易,电厂你要这么开,等着亏更多的钱。
而企业呢?如果还是继续购买化石能源生产出来的电,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碳排放量就要升高了?企业为了将有限的碳排放权放到更大利润的生产环节,自然就会购买新能源所发出来的电,而少购买碳排放量大的煤电。
当然,这个是针对大型工业企业来说,对我们普通吃瓜群众没啥影响,所以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整个国家真的是一步步在往前赶,现在已经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就等着碳交易平台开放的那一天。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经历了几百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地区,国家能跟西方那边抗衡,都只能在后面苦苦追赶。
而这新一次的能源革命的到来,全球各地区,国家都在等着这一次技术井喷的到来,因为这一次能源革命,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机会。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并未能赶上前三次工业革命的便车,但就在改革开放到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竭尽所能地追赶,就和准备要中考的学生,为了能赶上新一轮的考试正在恶补之前拉下的功课。
虽然早在前几年,我们的快速成长引起了美帝的注意,随后对我们实施了各种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将我们这些朴实,勤劳,废寝忘食加班加点,绞尽脑汁发挥自己智慧,为了美好生活付出天量努力的人们死死的按在一个狭窄的赛道内卷,不让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一天。
但是,有用么?
我们已经对世界宣布,即将要达成3060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必将实现。
而就是现在,我们也已经做好了碳交易平台的准备,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只是当中的一个环节,可以预见,还有更多关于光伏风电,储能电源的文件出台。
而这一切动作背后的目的,就是我们要在新的赛道中抢占制高点,打破东亚怪物房的魔咒!
今天说了比较多,希望大家能慢慢看完。
相关推荐